『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。』
今天早上收到一位朋友來信,詢問我有關家長的問題。
回覆之後,想到我好友「mon chouchou親子生活空間」的Yolanda 老師曾經寫過一段話,點出了現今社會很多父母的盲點:
- - - - - - - - - -
以前的父母外在資訊不多
焦慮感相對低
他們以父性或母性的本能
在陪伴孩子時觀察孩子 進而了解自己的孩子
他們不會為了討好孩子、取悅孩子
而放棄應有的堅持與父母的責任
他們了解父母是孩子的偶像(被模仿的對象)
所以會盡力維持好的形象
他們了解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
所以有威嚴且賞罰分明
他們了解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倚靠
所以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與過健康的生活
他們好像比較不害怕被孩子討厭
孩子的情緒勒索也很少成功
簡而言之,是自信吧!
是自信的態度令在一旁的孩子感到安心與放心。
Ms. Yolanda
- - - - - - - - - - - -
現在的父母,過度希望自己成為孩子的好朋友,過度擔心自己成為傷害孩子的元兇,結果反而失去了為人父母該有的高度與態度。
如果我們也有這種現代人的毛病,要怎麼辦呢?
「為什麼我好好跟孩子說,孩子還是一直跟我魯?」
「為什麼我平常對人都很有禮貌,孩子卻對我特別沒禮貌?」
「為什麼我孩子都會常對我生氣、打我、罵我?我已經好好提醒他了,還是一樣沒用?」
我們必須坦誠面對自己的問題,重新建立教育孩子的觀念與方法。
有關對孩子該有的態度,可以參考『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』書裡面第一章「只推崇愛的錯誤教育,比打罵更可怕」。
看完之後,發現自己的問題了,可以繼續看下一章『成人應先充分瞭解「自由與紀律」的定義』。
然後,如果您願意的話,書裡面有更多幫助您的具體方法與例子,讓您可以學起來,以後作為幫助孩子建立規範的「工具」。
問題是:您是否願意花時間認真學習,來改善目前親子之間的問題呢?
您是否願意花時間修正自己的錯誤,學習用更好的方法呢?
您對這問題.... 倒底有多重視呢?
「教女教兒,先教自己。」孩子的問題,很多時候都是源自父母的問題。
父母的問題改過來了,孩子也會變得沒有問題。
最怕是「總覺得是孩子問題,自己什麼問題都沒有」。
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,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常常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。唯有不斷地省思、檢討、學習,才能找到對孩子更有幫助的方法。
故步自封,最終不但苦了孩子,也苦了自己。
今天有感而發。😞